印度通胀创8年新高,“减量不加价”盛行快消品核心市场!
持续的创纪录高通胀导致印度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增长显着放缓,由于持续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大宗商品的成本出现前所未有的波动,近期的快消品牌正面临重大阻力。专家认为,印度斯坦联合利华(HUL)、Marico、Patanjali和Dabur等较为大型的上市快消品品牌已经蚕食了Panjon、WaghBakri、BiskFarm和Mapro等小规模区域实体的市场份额。
今年4月,印尼零售通胀飙升至7.79%的八年高位,而快速消费品行业的顶级企业在公布的最新财报中仍然呈现了良好的市场份额增长和利润率。尤其是家庭护理、美容以及食品和饮料类别,这些品类的销量并未见长,但市场份额却一直在稳步提升。
专家还指出,HUL最新季度财报中显示的营业额远远领先于印度市场的整体增长,尽管销量环比仅增长1%,但仍维持了其在市场渗透方面的增长势头。
◣ 大牌采取紧缩策略
自2021财年下半年以来,用于制造饼干、肥皂、化妆品和洗涤剂等物品的食用油、小麦、原油衍生品、层压板和瓦楞纸箱等原材料一直在涨价,俄乌战争的爆发加剧了通货膨胀。
几乎每家大型快速消费品公司都在为此发难,主要原因还是这些公司为保住客户而采取的激进的紧缩策略。4月份食品批发价格指数从3月份的8.71%微升至8.88%,印度斯坦联合利华的首席财务官Ritesh Tiwari最近表示:减少特价包装数量是我们防止成本推高的唯一办法。特价包装指以低于正常价格向消费者提供产品。
一些品牌还采取了“减量不加价”的紧缩策略,即通过减少产品克重,保持价格不变,以此来缓解成本压力。
以HUL的Vim香皂为例,该产品三个月前的重量为155克,现在降至135克,售价仍保持10卢比不变。同样的价位,Haldiram's生产的一包松脆aaloobhujia现在是42克,低于此前的55克。
零售情报平台Bizom对此的解释为,当一家公司的某些商品价格点对收入方面影响很大时(商品弹性大),调整价格是一种极大的竞争风险,还可能导致市场份额的损失。HUL近30%的业务来自1到10卢比的商品,零食品牌Parle Products的这一比例则高达70%。
由于印度有很多处于消费底层的人民,对于这些人来说,一包茶和一小块饼干可能就是他们的一餐,任何价格变化消费者都非常敏感。因此在印度这样的国家无法摆脱低单价点。正因如此,品牌们即使以亏损为代价,也要不遗余力地保护较低的价格点。
◣ 小牌被迫亏本降价
除了紧缩策略,大型快消品公司近期还制定了多种策略来推动不同市场的销售增长。例如通过采用更多的数字广告代替印刷和电视广告来控制营销成本,减少利润压力。
顶级快消品牌享有规模经济、更多的投资组合选择以保证客户留存率。波士顿咨询集团董事总经理兼合伙人Namit Puri表示:由于高通胀环境,小型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的利润压力。
大型企业尚可承受短期的通胀危机,而小型企业在管理成本方面没有太多选择,他们的业绩受到影响,尤其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下沉市场,这些品牌在经济滞涨中大多都走向了降价交易。
虽然拥有高端品牌的大型公司会面临销量压力,但他们会在其产品组合中推行“减量不加价”策略。这至少能保证他们在中端经济品类中获得一定收入,小品牌则无法做到这一点。
在这种通胀环境下,食品和饮料等必需品类的增长远远大于非必需品类。
Parle Products高级类别营销主管Krishnarao Buddh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高通胀期间,他们的第一步是尝试吸收成本。价格点在印度零食行业非常关键,尤其是10卢比以下的商品。
即便如此,印度仍然是增长最快的快速消费品市场之一。更多的人进入中产阶级、劳动人口和核心家庭结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技术的快速更迭,这些都是该国快消领域增长的好兆头。
小编✎Irene/品牌方舟
声明:此文章版权归品牌方舟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