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绿色出行的浪潮中,E-bike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短途出行的首选。
而在这一新市场,一个来自中国深圳的品牌——大鱼智行,凭借其创新的设计和精准的市场定位,迅速崛起,赢得了全球用户的青睐。
品牌方舟获悉,2022年,大鱼智行车便已成为中国E-bike出海首家达到50万台量级的企业,而国内的第二梯队销量基本上都在10万台的级别;截至2024年,在折叠E-bike领域,大鱼智行占据美国市场30%的份额,用户数量超百万。
一个成立不到十年的品牌,为何能在海外市场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
据了解,大鱼智行聚焦细分赛道,专注于折叠类E-bike这一细分领域,同时精准定位年轻用户群体。
欧美市场对自行车骑行氛围浓厚,且年轻消费者有户外骑行的习惯,传统自行车无法满足需求。而折叠类E-bike具有便携性,方便携带和存放,能够轻松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存放在狭小的空间中,这使得大鱼智行的产品在欧美市场填补了空白,成功占领消费者心智。
其折叠类E-bike车型售价500-1000美金,再加上其性价比优势,在美国市场占比约30%,在欧美折叠品类中市场占比更是超过50%。
此外,大鱼智行围绕欧美用户出行需求,已成功开发覆盖折叠、城市、山地、胖胎等多个E-bike产品线,获得全球专利百余项。
在设计理念上,大鱼智行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经典D系列以斐波那契数列中的鹦鹉螺旋为设计原理,增加海豚一跃而起的动感,且小巧轻便,重量仅为12Kg,在电池和上横梁位置设计有提手位,方便进出公交、地铁、楼梯等不方便骑行的地方提拎。
同时,大鱼智行将平衡车算法与自行车驱动算法融合,创新应用主动判定路况、自动变速的技术,提升了用户的骑行体验。
而其强大的供应链与渠道布局则进一步巩固了其领先地位。
据悉,大鱼智行通过整合德国设计师团队的专业设计能力与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构建了独特的“双驱动”模式。不仅保证了产品端高端且时尚的设计风格。也实现了产品的高效生产与质量控制,有效降低了成本。
在渠道布局上,尽管大鱼智行布局有品牌官网、亚马逊等线上零售渠道,但大部分营收仍来自于线下。
目前,大鱼智行已入驻美国Costco、山姆,法国家乐福、欧尚,澳大利亚迈尔百货公司等多个线下商超,并建立了相对分散的经销商网点。
而大鱼智行的全球化故事,也在不断地鼓舞着中国E-bike品牌的扬帆出海。
如今,E-bike出海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各国市场渗透率逐步趋缓,行业已步入“挤泡沫”阶段,正在经历残酷的分野与变革。这对企业的市场洞察、运营管理、资源整合、本土化等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此,品牌方舟策划并推出了这本《方舟品类出海报告——E-bike篇》,将从产品概况、市场动态、产业带产业链、消费趋势、风险挑战、品牌案例等角度,对全球E-bike市场进行深入剖析,为中国品牌出海提供完整的路径参考。

以下为报告亮点内容:
1、亚太市场主导,欧美市场狂飙
Grand view research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E-bike市场规模约为618.9亿美元,预计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3%,到2030年将达到1136.4亿美元。
从区域分布来看,亚太、欧洲以及北美市场是E-bike的主要销售市场。亚太地区以约60%的份额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中国是最大的市场,随后是日本、印度、韩国等。而欧洲和北美则是增速最快的E-bike市场。Fortune报告预测,美国E-bike市场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28.25亿美元。
从细分市场来看,受政策补贴和基础设施普及率的影响,城市通勤车型的销量最高且市场规模增速最快。同时,随着户外运动的需求不断增长,山地车型的销量也在大幅增加,是E-bike市场的第二大细分市场。
从多维度看,E-bike产品在价格上呈现出差异化的格局:
随着市场需求升级、基础设施普及以及电池技术的创新,全球E-bike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增长。
更多内容详见报告的【市场概述】板块。
2、全球产业链呈现成熟布局与区域集中化趋势
全球E-bike产业链高度整合且分工明确,上游涵盖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其中三电系统(电机、电池、电控系统)是核心部件,占整车成本的30%-40%,利润集中,锂电池生产集中在亚洲,中国和韩国是主要供应商,而中置电机市场虽长期被欧美企业把控,但国产企业已开始自研突破。
中游以整车制造和销售为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代表性品牌有Velotric、Urtopia等。
下游则广泛应用于城市通勤、户外骑行、物流配送等场景,还衍生出充换电、维修等配套产业,北美和欧洲是主要终端消费市场。
中国凭借规模优势占据产业链主导地位,正积极攻克核心技术,降低对海外供应商的依赖。
具体内容详见报告的【产业链、产业带分析】板块,为您深度剖析E-bike市场。
3、海外政策“红利”与国内扶持“加码”, 紧抓E-bike新机遇
在政策端,海外欧美多国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减少碳排放,通过补贴和基础设施支持推动E-bike普及。
国内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政策集中在技术研发、绿色交通推广、出口补贴等方面推动产业升级和全球化布局。
从供给端来看,我国是自行车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占据全球E-bike供应链主导地位,2024年电动两轮车出口额达58.16亿美元、出口量达2211.8万辆,同比增长显著。我国凭借锂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成熟技术、成本优势以及不断提升的生产技术,以高性价比产品迅速打开海外市场,无锡、天津等产业带形成的集群效应也极大提升了E-bike的生产效率,整体产业链完善,上中下游环节供给充足,在成本控制、技术迭代等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想要深入了解E-bike市场的新机遇,紧抓全球市场的新增量,尤其在关税政策影响下探寻破局新路径,这份《方舟品类出海报告——E-bike篇》不容错过。